本網訊 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加劇,推進溫室氣體減排已成為全球共識。2020年9月,習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上宣布,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玻埃叮澳昵皩崿F碳中和。2022年,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以下簡稱“雙碳”)。
能源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是碳排放的重要來源?!半p碳”目標的順利實現,離不開能源轉型,大力開發清潔能源已成為我國發展進程中的必然選擇。
錨定“雙碳”目標,奉獻清潔能源
相較于傳統的火力發電,可再生的水力發電是一種更加清潔、低碳的能源形式。抽水蓄能電站是水電站的一種,擁有上、下兩座水庫,其運行原理是:當電網處于用電低谷時,大量的電能過剩,此時從下水庫抽水至上水庫,實現電能的儲存;當電網處于用電高峰時,上水庫的水向下水庫釋放勢能,帶動發電機發電,送入電網。
抽水蓄能電站擁有諸多優勢:第一,對冗余電能進行再利用,減少了水電站棄水量,因而清潔水電利用率更高;第二,可使火力發電機組運行條件得到改善,以較平穩的工況運行,減少煤炭消耗,促進節能減排;第三,可有效調節發電與用電負荷在時間上的不匹配,促進風電、太陽能等新能源消納,保障電力供應;第四,電站的調頻調相、事故備用、黑啟動等功能,可使電網的用電頻率更加穩定,保證電網安全穩定運行,提高供電質量。因而,建設抽水蓄能電站對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實現“雙碳”目標具有重要意義。在條件適宜的地方開發抽水蓄能電站成為助力“雙碳”目標實現的重要舉措。
南網儲能公司梅州抽水蓄能電站(以下簡稱“梅蓄電站”)位于廣東梅州五華縣龍村鎮,是國家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及《贛閩粵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規劃》重點項目、廣東省重點建設工程,是我國抽水蓄能電站的優秀代表。梅蓄電站的上水庫和下水庫有效庫容分別達4102萬立方米和4382萬立方米,是目前國內抽水蓄能電站中的第2大水庫容量。梅蓄電站總裝機容量2400 兆瓦,分兩期建設,其中一期裝機容量1200兆瓦,設計年發電量為15.70億千瓦·時,設計年抽水電量為20.93億千瓦·時。2015年9月,梅蓄電站開工建設,2022年5月28日一期工程順利投產發電,二期工程目前正在緊鑼密鼓建設之中。
奮力攻堅克難,筑就工程典范
梅蓄電站建設之初,面臨著諸多困難。
其一是征地難。梅蓄電站是我國目前移民人數最多的抽水蓄能電站,移民人數多達2320人,征地移民難度大。其二是工程施工難。由于電站上、下水庫庫容巨大,且四座大壩采用四種不同的壩型,給料源管控和土石方平衡帶來很大難度和挑戰。同時,地下廠房及輸水系統洞室群規模大,地下洞室多,豎井井深大,施工難度非常高。其三是設備開發難。電站的抽水蓄能機組400米段水頭變幅為國內最大,轉輪開發難度大。其中,4號機組需全面實現國產化,為國內國產化率最高的抽水蓄能機組,更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梅蓄電站的建設者們胸懷大局、迎難而上、艱苦奮斗、勇攀高峰,克服新冠疫情等不利影響,用時僅48個月完成了從主體工程開工至電站全面投產,創造了國內抽水蓄能電站主體工程最短建設工期記錄。梅蓄電站化壓力為動力,在短時間內完美解決各項難題,安全、優質、高效地打造出一座堪稱典范的新時代抽水蓄能電站。
這是一座宏偉的電站。
在這里,可以看到“一站四壩”的壯觀工程。電站上水庫主壩采用鋼筋混凝土面板堆石壩,壩高?。叮啊∶?,壩頂長?。担埃啊∶?;下水庫為碾壓混凝土重力壩,壩高?。福病∶?,壩頂長?。常埃浮∶?。上下水庫副壩則分別采取均質土壩和粘土心墻堆渣壩。一座電站,四種不同壩型,雖然極大增加了施工和管理的技術難度,但更好地適應了當地的地形、地質條件,最大程度達成土石方平衡,減少棄渣,是梅蓄電站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動實踐,成為梅蓄電站的標志性建筑。
這是一座先進的電站。
在這里,全國首臺國產化抽水蓄能機組成套開關設備在#4號機組成功實現工程示范應用。2022年4月,該項成果通過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的成果鑒定,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補齊了抽蓄電站核心機電設備全面國產化的最后一塊短板,確保了抽蓄電站核心設備的供貨安全,增強了我國抽水蓄能產業的核心競爭力。梅蓄電站#4號機組為國內國產化率最高的抽水蓄能機組。除首臺國產化發電機成套開關設備外,球閥奧氏體不銹鋼接力器、球閥純水操作控制系統、發電機推力瓦、機組狀態監測傳感器、進口自動化原件均在梅蓄4號機組完成國產化替代。
在這里,開創了國內首臺機組第一次三導軸承擺度5道時代。梅蓄首臺機組上導、下導、水導等三導軸承擺度均小于50微米,開創國內機組三導軸承擺度全面進入50微米的先河,遠優于相關國標標準和精品機組標準,對電站今后長期安全穩定運行有深遠的影響和意義。
這是一座和諧的電站。
在這里,順利完成了國內人數最多的抽水蓄能電站移民搬遷安置,移民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在征地移民過程中,建設人員采取建立多種溝通協調機制、加強政府合作聯系、施工區域臨時搬遷等有效措施,實現移民安置與工程同步推進,為目前國內“雙碳”戰略下抽水蓄能電站的征地移民工作提供了良好借鑒。
踐行應用創新,秉持生態優先
科技創新
這是一座創新的電站。
面對復雜的工程條件,梅蓄電站完成自主創新及研發項目14項??蒲腥藛T創新了豎井一鉆多爆快速正挖施工工法、巖壁吊車梁混凝土施工法、抽水蓄能機組有水調試工法、抽水蓄能機組帶轉輪預裝導水機構施工工法、抽水蓄能電站高壓電纜豎井高壓細水霧消防系統施工等工法,并研制出國產化抽水蓄能機組成套開關設備,目前已獲得專利42項、工法8項、QC成果15項,參編標準5項。
同時,為響應國家“雙碳”戰略,梅蓄電站還注重在工程建設中引入節能新工藝、新技術,共采用國家重點節能低碳技術推廣目錄11項,如餐廚垃圾就地快速處理及油水高效分離節能技術、變頻器調速節能技術、新型節能導線應用技術、LED智能照明節能技術等,堅定踐行低碳節能發展。此外,電站還采用了10項建筑業新技術和21項電力行業“五新”技術,堅定走在抽水蓄能電站的建設前沿。
生態優先
這是一座環保的電站。
梅蓄電站始終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在建設中堅持環境優先,下大力氣對水環境、大氣環境、聲環境和生態環境進行保護。通過實施全方位的環保措施,梅蓄電站各項環保指標均優于國家標準和設計要求。
電站施工中的水污染主要來自砂石加工過程。對此,梅蓄電站采用“鏈條式刮泥系統+集泥槽+分級沉淀+加藥系統+DH高效凈水器”的GCJ砂石廢水處理系統,使懸浮物SS<70mg/L,做到廢水零排放,回收水重復利用。此外,在工程完工后,對上下水庫庫底徹底清理,并在下庫主壩壩體內設置生態補水設施,以全面提升庫區水質。
為減少施工帶來的大氣污染,梅蓄電站對各相關環節均采取了相應治理措施:混凝土和砂石料加工系統采用袋式除塵裝置收集粉塵,散裝水泥、粉煤灰等采用封閉設備進行輸送并設置相關除塵設施,施工車輛使用優質燃油……真正做到不遺漏每一個環節,以嚴格管理保障藍天常在。
噪聲控制方面,選擇滿足國家有關規定的機械設備并采取噪聲防治措施,將下庫砂石加工系統等多聲源系噪聲源布設在遠離生活辦公區域的山坳內,避開深夜及凌晨時段進行爆破作業、鉆孔、開挖,為施工作業人員配發耳塞等個人防護用品。這些措施有力保障了員工及周邊民眾的身心健康。
梅蓄電站為保護生態環境不遺余力,嚴格按照征地紅線進行施工,盡量減少施工對區域植被的破壞;對因工程帶來的裸露區域進行復綠,確保表土土方清零,綠化覆蓋率達100%;對珍稀植物進行移植保護,保證其不因工程而受損。站在建成后的壩頂俯瞰梅蓄電站,滿目山林青綠,湖水清澈,白鷺翩躚,渾然一幅生態和諧的美麗圖卷。
聚焦綠色發展,建設美麗中國
這是一座綠色的電站。
梅蓄電站的投運對助力實現“雙碳”目標,保障粵港澳大灣區電力供應,提高綠色能源消納能力具有重大意義。
梅蓄電站一期工程使電力系統每年節約標準煤約17.09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42.82萬噸,減少二氧化硫及粉塵排放約0.15萬噸,直接減排效果明顯。此外,通過優化南方電網系統電源結構,降低了燃煤火電調峰率,間接促進了火電節能減排。
全面投產的一期項目,全年綠色發電量達9.44億千瓦·時,相當于梅州電網負荷的50%,成為南方電網建在粵北地區的粵港澳大灣區“電力糧倉”,可有效促進粵港澳大灣區核電、風電等清潔能源及西部水電消納,進一步保障能源健康發展,有力促進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
?。玻埃玻材辏乖?,梅蓄電站二期工程開工,計劃2025年底前全面投產發電,屆時將直接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成世界首個千萬千瓦抽水蓄能灣區。
青山際,綠水畔,梅蓄電站源源不斷向外輸送著清潔電力,為國家綠色低碳發展奮力前行,為美麗中國建設不懈努力!
內容轉自《中國環境監察》 作者:陳健華